推进校园文化塑造工程 建设文明特色校园
1.立足本位,创新宣传。
利用校园网、微信平台、校本教材、板报、宣传橱窗、电子屏幕等阵地宣传,设置了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示牌,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,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。
2.弥补缺位,优化教育。
通过升旗仪式、主题班会、多彩课堂等校内资源开展多种主题活动,开展“沟通连心上好开学第一课”、“走进孩子心灵做智慧父母”、“家校联动打造多彩课堂”、“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播撒阳光的种子”等活动,关注家庭教育,做到家长示范、家风引领、家校联动。
3.提升品位,打造亮点。
将教育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,从学校拓展到了社会,开展“小脚丫走信阳”、 缅怀先烈、争当爱心志愿者、扶贫救助献爱心等活动。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次被中国文明网、今日头条转载报道。
(1)小脚丫走信阳。
每学期,学生都会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,走进历史博物馆,去探寻古老的华夏文明;走进革命纪念馆,缅怀革命先烈,感恩美好生活;有的还在博物馆当起了小小解说员,经过严格的培训上岗,定期为游人讲解。即使面对国际友人,他们依然落落大方,讲解细致,赢得了交口称赞。
(2)争当小小志愿者。
争当爱心志愿者,学习雷锋好棒样。同学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和福利院,为那里的老人和孩子送去关心和陪伴。去山村小学,为同龄的小伙伴们送去了图书和友谊。走上街头,为市民送上亲手书写的吉祥喜庆的春联。
(3)扶贫救助献爱心。
小小志愿者们还多次为特校学生捐出文具和图书,在爱心卡上写下真挚的祝愿。开展丰富的义卖活动,并用爱心义卖所得,为环卫工人送去防暑降温用品。凌晨三四 点,孩子们悄悄来到“爱心粥屋”,为环卫工人端粥送暖;走进田间地头,播种、施肥,既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种菜的辛苦,又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,更激发了他们扶 贫助困的社会责任感。